

-
觀點 | Opinion more
-
印度已到追趕中國的關鍵期?
印度人自己也認為,今后10年是追趕中國的關鍵時期,如果印度發展得好,可以將中印GDP差距縮小到3倍,否則將擴大到10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確實需要提高警惕。[全文]
-
斯里蘭卡想用天然良港挑起大國競爭?
斯里蘭卡出現的問題,對于中國而言,其實質是一個如何處理與周邊中小國家關系、如何塑造周邊戰略環境的問題。我們中國的周邊外交政策,需要進行調整。[全文]
-
印度參加東京峰會,為何讓中國如此不滿?
拜登政府可能會認識到,俄羅斯關系著印度的過去(兩國關系悠久深厚,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煙消云散),而不是未來。中印競爭是結構性的,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中國可以打破邊境僵局,但她似乎不愿放棄手中這個唯一能用來制約印度的戰略籌碼。[全文]
-
印度又嗅到了遏制中國的“天賜良機”
印度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在當前整個國際體系中的位置,使它成為各方拉攏的對象。據說豬在風口上也能飛起來,不知道風口上的大象能不能飛起來。[全文]
-
小米在印度遇到稅務麻煩,出來混遲早要還
對外投資的時候,企業股權構架不要僅僅考慮眼前的利益,大量通過避稅地來節約稅款,也更多地要考慮如果在被投資國受到不公平待遇,其構架和利潤模式是否能夠獲得母國在國際法框架下的保護,不要為了蠅頭小利而失去強大的保護傘。[全文]
-
亞洲的團結可能嗎?
舊的有毒的競爭意識已經滲透到我們的世界,卻對我們時代的根本問題沒有提供任何答案。對于藝術家和知識分子來說,開啟一場新的進步的泛亞主義的嚴肅對話是有益的,這種新的社會主義世界的大陸設想將超越人的貪欲,著眼于人類經驗和情感的更廣闊的領域。[全文]
-
“中國對印度的擔憂是什么?”“你們想多了”
中國關切印度的擔憂,但印度的擔憂有時是無道理的,比如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密切關系。如果我提出印度與俄羅斯的密切關系,印度會怎么說?[全文]
-
中印關系即將迎來轉機?
王毅外長同印外長蘇杰生會談了三個小時,涉及方方面面共同關心的議題,達成廣泛共識。然而,印度卻故意對外顯示,訪問似乎沒有改善中印關系。而且印度還多次明確表示,此次訪問是中國主動要求的,印度也沒有正式對外宣告,最早卻是印度媒體透露出來的。[全文]
-
印澳自貿協定即將落地,能否減少對華依賴?
與和澳大利亞耗時11年的貿易談判不同,印度2021年才與阿聯酋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然而,專家表示,印澳貿易協定的最大優勢可能恰恰在于長時間談判。現在印澳兩國關系成熟,而不是一見鐘情。[全文]
-
印度搞“稅務恐怖主義”,把中企當“軟柿子”?
在中印關系步入歷史低谷,印財政部親自赤膊上陣,直接出手對中資企業查稅搞錢的行徑,被外界視為印度主動謀求對華經濟脫鉤、努力打造本地產業,旋即在中國國內引起一輪風波。[全文]
-
印度希望緩和印中關系,但提了一個條件
兩國對實控線的具體位置在很多地方并不清楚,印度的高級將領就曾表態說,“如果中國方面越境50次的話,我們就會有100次。”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兩國之間的這種摩擦可能仍會不時出現。[全文]
-
印度為何再次挑釁中國?
前幾天剛曝出美軍核潛艇在南海撞到不明物體,可見美軍在我國周邊地區,特別是東部、南部沿海活動很頻繁。看到中國在東部、南部沿海承受壓力的情況,印度覺得又有“可乘之機”了。[全文]
-
如何應對印度對華輿論信息戰?
印度制造虛假信息抹黑中國的行為對我國國內基本不能形成威脅,但對我國國際形象造成了嚴重損害。印度制造涉華虛假信息抹黑中國的主要原因是其將中國定義為主要敵人和競爭對手,如果印度不能改變這種認知,我國就會長期面對印度方面的污蔑和抹黑。[全文]
-
面對中國,印度還想“得寸進尺”
最近,我和印度智庫進行了幾次線上對話,感覺他們的口徑沒有任何變化,他們仍然堅持說要解決現在這種僵局,中國必須改變在邊界地區的強勢態度,恢復邊界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他們并沒有反思。[全文]
-
河谷沖突一周年:印度負擔不起和中國打全面戰爭,該怎么做?
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現實的策略來處理我們與中國的關系。我們必須考慮三個因素:第一,如今的印度應該負擔不起和中國打一場全面戰爭。第二,我們擔憂我們與中國存在一些重大且持續的信任問題。第三,印度不可能成為任何國家的“衛星國”,這絕不可能發生。[全文]
-
莫迪不抱團抗疫,反抱團“抗中”?
印歐合作并非一片坦途,以最為迫切的抗疫為例,印度是全球“豁免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倡議的發起國之一,而歐洲國家對此整體持負面態度。在經貿投資領域,八年前“逼停”雙方談判的分歧至今仍然存在。[全文]
-
中國援助印度,會變成新版“農夫與蛇”嗎?
民間多有反對援助印度之聲,其實并不奇怪。多年來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積極推行印太戰略,印度自已也認為是戰略機遇期,頻頻與美國“眉目傳情”。所以中國為什么要幫助印度?是否以德報怨?是不是在上演21世紀農夫與蛇的故事?或者成為“歐美版圣母”?[全文]
-
做“東方小北約”的馬前卒,美國很想要,印度難做到
印度會不會就充當美國的馬前卒?作為美國來講,毫無疑問他是這么想的,但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個問題。鄰居是搬不走的。跟一個很遙遠的大國結成準結盟的關系,來對付一個直接的、力量遠遠大于他的國家,這對他來說有什么好處呢?[全文]
-
這次,印度對中國制造中心地位的挑戰是認真的
不可否認的是,在“印太”框架下,印度確實擁有極佳的發展機遇窗口……在如此有利的條件下,如果印度內部改革取得突破,就能大舉借重美、日、澳聯動之勢,撬動自身跨越式發展所需動能,不斷朝取代中國的總目標邁進。[全文]
-
龍象相處之道在于保持安全距離
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是不幸的,但不應構成中印關系惡化的分水嶺。相反,它應帶來有用的警示:要想龍象相安無事,共存之道是保持安全距離。[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印度變臉阻撓,美國通用無法將車廠賣給中國長城
-
罕見:印最大水泥商買俄煤,用人民幣結算
-
養老金支出龐大,印度考慮4年兵役制
-
“歐洲心態得改改,中國無需其他先例來決定中印關系”
-
中印舉行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第24次會議
-
印度對華出口下降,是否與邊界沖突后雙邊關系惡化有關?外交部回應
-
印媒:印軍跨軍種司令部組建“聯合指揮中樞”,針對中國
-
拜登吹捧莫迪:印度抗疫“成功”打破中俄神話
-
莫迪訪問尼泊爾,“繞過”中企承建的新機場
-
“多個鄰國深陷危機,印度既頭疼又面臨機遇”
-
世衛發布全球新冠死亡人數,印度強烈反對
-
外交部:印度留學生返華工作已經啟動
-
印度開會“破譯中國”前,先找20多國情報部門攢局
-
印媒稱:為對等,印度暫停中國公民旅游簽
-
印度暫停中國旅游簽,印媒稱此為“以牙還牙”
-
印外長硬了一把:我們還擔心美國人權呢
-
布林肯罕見批評印度人權
-
印度外交壓力山大,前駐華使館參贊有新任命
-
王毅晤印外長:不應用邊界問題影響雙邊關系發展
-
王毅會見印度國安顧問:提出三點思路
-
-
· 龍象之間 ·
佛家認為水行者中龍力大,陸行者中象力大,故以“龍象”喻修行者中有最大能力者。不知何時,“龍象”被安到了中國與印度頭上,仿佛兩者真要角力一番。中印雖然在邊界問題上仍有分歧,在克什米爾等問題上有不同看法,但畢竟同為金磚國家,應當擱置爭議,加強合作,為構建更和諧的全球秩序而努力。
-
機密視頻會議遭黑客襲擊 印度竟甩鍋給中國
-
我們為什么不會抵制印度貨?
-
印度右翼竟稱:我們會挨家挨戶去搜中國貨,然后燒了它
-
哈佛預測8年后印度趕超中國 印度人自己可能都不信…
-
印媒:抵制中國貨很幼稚 虧的是我們
-
青藏鐵路將延伸到尼泊爾,印度網友不淡定了
-
“莫迪總理你自拍躲那么后,在黑我們家強哥哈”
· 自拍首秀 -
迎莫迪國宴菜單現拼寫錯誤?
-
晚上請莫迪吃了什么?來看菜單!
-
我從西土天竺而來 求東土真經
-
印度的霧霾太嚴重 莫迪不得不宣戰
-
在華印度人體驗中印差距 想給上海頒“安全獎”
-
毛派強硬 尼泊爾議會“打”起來了
-
擔心泄密 印度空軍禁用小米手機
-
我軍西藏邊境巡邏隊將不再“邋遢”
-
習近平會見柯棣華家屬并頒發友誼獎
-
柯棣華醫生和他的中國夫人
-
彭麗媛正在“悄悄地征服印度”
-
莫迪招待宴:150道菜 全素
-
莫迪:習總來,堅決不能停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