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俄烏戰后的去全球化,最大輸家是中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去全球化的議題談了好幾年,并總是圍繞著中國打轉,從西方民粹興起,新冠疫情,到俄烏沖突,每一次西方都大量涌現“去全球化=中國要完”的預測模型,但西方經濟學者的表現是——都不大信。
在同一事件上有完全沖突的看法,是經濟領域的常態,這門學問好像不大靠得住。所幸,經濟學的任務是預測,而預測是可以檢驗結果的。
在民粹的面向上,中美貿易戰后的去全球化預測,沒有成真;在新冠疫情的面向上,似乎也沒有預測者說的那么夸張;現在,輪到俄烏沖突,類似的預測又大行其道。
論者曰:俄烏戰后的去全球化,最大輸家是中國。
以前兩次預測與檢驗結果的落差可見,許多去全球化論點,或多或少都帶有那么點期待中國跌倒的興奮感,情緒誘導資料分析,以致產生明顯誤差。受情緒干擾,是所有分析者的通病,沒有人能例外,但我們總得從誤判中學到些什么。
過于簡化的分析,不能搭配過于大膽的假設,然而,大膽假設,“粗”心求證的例子在全球化議題里可不少見,本文就說明下此類論述邏輯中的幾個假設步驟,每個假設乍看都有理,但經不起推敲。
第一步假設:中歐漸行漸遠
第一步假設的論點是:雖然歐洲在中美對抗里企圖保持中立,但俄烏沖突拉近了歐美的距離,推遠了中歐的距離,因此歐盟與中國將進入一個“更廣泛的脫鉤”。
這個論點的刻板預設是,民主國家之間比較容易合作,相對地,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的合作,矛盾往往比誘因更多,相對容易鬧翻。
姑且不提用民主與專制來區分兩種經濟主張,背后所隱藏的“異端歧視”,這樣的刻板假設低估了“利益驅動營商決策”的影響力,以致錯估中美貿易戰的去全球化效力。
白話說,計算機敲一下,若高關稅帶來的損失,低于工廠外移的成本,商人就不會選擇外移。此外,山不轉路轉,就算工廠被迫外移了,如何與中國供應鏈“再掛鉤”以降低損失,必然也是商人的首要考量。
我想,這就是戴琪搞到現在,仍未在中美貿易架構里找到脫鉤可能的緣故,因為她在所謂民主經濟體里,找不到,或找不齊替代選項。這也不能怪她,經濟全球化出生的時候,她也才剛出生,要改變一個歷經50年的最佳化經貿結構,難度與否定一個50歲人的成功經驗大致相當,極度困難。
所以她用上了“再掛鉤”(re-coupling)與“持久共存”(durable coexistence)這兩個新詞,否決了不現實的“脫鉤”企圖,也氣壞了期待“去全球化”能抵銷中國崛起的那些“冷戰信眾”。
換言之,中歐經濟關系再疏離,也頂多是“再掛鉤”,而非“更廣泛地脫鉤”,除非這兩個詞是同義的不同措辭。美國已經用盡心思,使盡手段與中國脫鉤了,而失敗經驗壓倒一切“花言巧語的理論”(印度經濟學者的說法)。
第二步假設:中國找不到取代泛西方市場的選項
第二步假設的論點是:中國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商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38%——接近1.3萬億美元。如果未來十年中國進入這三個市場的機會減半,該國將需要其他市場來吸收其出口的大約20%,價值約6000億美元(基于2021年的貿易數據)。
此論點考慮到了中國的雙循環戰略,但認為內需不足以彌補在美、歐、日流失的份額。
用簡單算數鋪陳大膽假設,是“去全球化”論述里顯著的現象,然而,此假設背后藏著更大膽的假設:歐、美、日有能力在10年內減少一半的中國進口(包含商品與資金)。
目前的全球化既然用了50年時間“自然”形成,“去全球化”也絕不會是一日之功。即便假設歐美日的強力行政干涉能縮短這個時程,10年就能做到嗎?能的話,戴琪就不必丟出“持續共存”的概念找罵了,直接說以“10年對華貿易減半”為目標即可。
而我們討論的可是天生排斥政府干涉,并總是想方設法游說以左右政治決策的西方企業。大概誰也找不到愿意犧牲利益愛國的西方大企業,除非給出合理的安排與補貼,說服企業著眼于中長期利益,但這非常困難。英特爾應該能獲得不少美國預算補貼吧,它與中國脫鉤了嗎?
大膽假設×大膽假設,很難以簡單算數得出脫鉤結果。
事實是,即便去全球化的預測甚囂塵上,中國的貿易順差、貿易流量、外資投入,是加大而非縮小。中國是展現全球化韌性最顯著的經濟體,主因包含但不完全在于中國穩定的發展路徑與豐富原料,也在于結構轉變必然的緩慢性原則。
只要全球化結構是緩慢變化,就可使各經濟體動態調整適應,包含中國在內。除非極度適應不良,否則不存在真正的輸家。舉例而言,美國雖產業空洞化,但它也是全球化的最大受惠者,目前痛苦的來源是出在內部分配不均,而不是全球化。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俄羅斯再也不會相信西方”
2022-06-21 08:01 俄羅斯與世界 -
美國新增確診47384例、死亡76例
2022-06-21 07:42 美國一夢 -
以色列防長證實美以建立區域聯合防空聯盟
2022-06-21 07:05 -
拜登:本周或決定建立汽油免稅期
2022-06-21 07:05 美國一夢 -
歐盟即將表態,澤連斯基:歷史性的一周
2022-06-21 06:53 烏克蘭之殤 -
土瑞芬三國高官在北約總部會晤
2022-06-21 06:46 烏克蘭之殤 -
“中國主動不尋求享受新冠疫苗知識產權豁免下的授權生產的靈活性”
2022-06-21 06:44 中國外交 -
梅德韋杰夫:烏“入歐”要等到本世紀中葉,歐盟可能已消失
2022-06-20 23:23 烏克蘭之殤 -
俄羅斯向立陶宛下最后通牒
2022-06-20 23:03 俄羅斯之聲 -
-
哥倫比亞選出首位左翼總統,拉美“左翼兄弟會”發來賀電
2022-06-20 22:57 拉美左翼 -
美情報機構承認:或將針對華裔搜集電話和郵件信息
2022-06-20 21:24 海外華人 -
默克爾或將扮演俄烏沖突調停人?克里姆林宮回應
2022-06-20 19:54 烏克蘭之殤 -
俄媒稱俄將部分關閉哈薩克斯坦石油出口“命脈”:為排爆
2022-06-20 19:09 俄羅斯之聲 -
丟失105席!馬克龍陣營失去議會控制權
2022-06-20 18:43 法國見聞 -
日媒:為應對中國,日本要在北約峰會期間拉韓澳新“開小會”
2022-06-20 18:28 日本 -
兩只大熊貓即將落戶多哈
2022-06-20 18:10 觀察動物 -
美國槍擊案后一幕↓
2022-06-20 18:07 -
這個美國演員也去烏克蘭打卡了?
2022-06-20 17:12 -
哈薩克斯坦和伊朗總統共同見證,歐亞間又多一條鐵路貨運新通道
2022-06-20 16:54
相關推薦 -
我國成功發射四維03/04衛星 評論 49習近平:做好新疆工作事關大局,是全黨全國的大事 評論 58從國民英雄到倉皇出逃,這個家族怎么了? 評論 105美財政部:已簽發許可證,這些俄羅斯商品不制裁 評論 330國家統計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長2.5% 評論 489最新聞 Hot
-
習近平:做好新疆工作事關大局,是全黨全國的大事
-
斯里蘭卡大使:對中方有信心
-
“不提石油”
-
從國民英雄到倉皇出逃,這個家族怎么了?
-
美聯儲加息,全球工業國“渡劫”
-
“中國贏了,美國不虧,歐洲自找苦吃”
-
“對俄這么干并非善意,是美國慌了”
-
英保守黨黨首選舉第二輪:前財相再次領跑,這三人最有希望
-
美財政部:已簽發許可證,這些俄羅斯商品不制裁
-
“虛擬電廠”在中國前景如何?
-
美國會眾議院通過2023財年8400億美元國防預算
-
“我知道怎么解決俄烏沖突,但只告訴澤連斯基一個人”
-
銷量超特斯拉,凈利增138%以上,比亞迪值得擁有嗎?
-
全年GDP增速5.5%能實現嗎?姚洋:需抓主要矛盾
-
英媒:約翰遜支持任何人,除了他
-
拜登辯稱9.1%高通脹數據“過時了”,美聯儲官員不買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