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所謂“廳局風”,我就想……
現在的時尚穿搭界有這么一股妖風,刮得特別厲害,什么嘻哈風、復古風、機車風、運動休閑風、霸總奶狗風,統統被壓得抬不起頭。這就是所謂廳局風。[全文]
-
面對西方媒體的陰陽怪氣,我有三字經
我并不是一味批評自由主義,它當然有好的一面,比起封建王朝宗教戰爭還是進步許多,搞自由貿易就不用打仗了,確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使西方邁入現代社會,并將現代性傳播至全世界。[全文]
-
到底是誰,恨透了谷愛凌?
星期二早晨,無數美國人從熟睡醒來,聽聞她奪冠的消息,憤怒地質問她為什么選擇代表中國參賽,把她叫做美奸叛徒、說她是投機分子、極權主義工具,支持種族滅絕,代表童工和病毒……[全文]
-
如何對待西方辱華?抓重點
說白了就是西方把自己擺在中心位置,它給出了一切的規范,他們才是人,才是健康的、美麗的、積極的人。白左現在強調diversity多樣性,就是西方自居主流,并且勇敢地自嘲主流很無聊,把各種特立獨行的非主流位置讓給其他族裔。[全文]
-
蘇聯為什么從霸主淪為笑話
不論天降什么猛男,帝國都不可能千秋萬代,因為帝國永遠建立在中心對邊緣、主體對附庸、主人對奴仆、少數對多數的支配之上,而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再穩固的統治只要有一點點縫隙,終將被瓦解。蘇聯在勢力范圍內對衛星國的種種壓迫,至今讓當地人記憶猶新。[全文]
-
當消費主義和女權合體,資本笑麻了
前幾年某寶搞超級品牌日,給一幫知名品牌攛了個局,聯合發布了一篇《致女性的二十六行詩》,可以說十分的狗屁不通。本來我想說這種策劃和文案拖出去槍斃,轉念一想,應該鼓勵他們多搞這種尷尬的活動,這樣沒幾天我就能用腳摳出一套三室一廳了。[全文]
-
嫖,可能是李云迪離音樂大師最近的時刻
我們之所以把西方傳統文化藝術抬得如此之高,其實還是一百多年來我們睜眼看到的西方,整體發展程度比我們高,他們的一切都是高尚的、典雅的,進而把這份對西方藝術的推崇投射到藝術家身上,一廂情愿地認為他們高尚典雅,能夠熏陶大眾。[全文]
-
中國反邪教,美國保護邪教,為什么?
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提給美國人,對方很可能會說,為什么要禁掉它?為什么?因為邪教它邪啊,難道邪惡不應該被消滅嗎?對方可能會說,那它也是教啊,是教就應該保留。其實這就是中國和美國對待邪教態度的本質區別。[全文]
-
人工智能革命,“民主國家”格局打開就贏了?
中國被定性為技術威權主義模式techno-authoritarian model,就是懂技術的惡棍,要怎么對付它呢?全世界好人也就是民主國家聯合起來,把經濟上有可行性的技術方案與外交、對外援助、安全合作結合起來,跟中國競爭。[全文]
-
壓了10天還是上了熱搜,你以為能你說了算?
酒本來沒有錯,甚至讓許多人覺得快樂,但一旦它被權力裹挾,成為一種工具,去滿足職場里的人情世故,去測試下屬服從與否,那你根本不是喝酒,而是以“自殘的”方式展現“誠意”和“忠誠”。喝得越多,服從性越好。[全文]
-
是誰在敲打懂王,是誰在背后數錢
如今,移民問題、身份政治、氣候變化等等議題,都是一點就炸的火藥桶。我私下跟外國朋友聊到這種畸形的社會狀態,他們都顯得非常沮喪,然而在這一切亂象的背后,有人一邊推波助瀾一邊笑著數錢,默多克就是這樣典型。[全文]
-
對不起BBC,我還是更“喜歡”《紐約時報》
最好的文字能給人無窮想象,而最好的制度則有一種萬物歸宗的魔力,不管對手在場面上看起來怎么占優勢,最后的、長期的、唯一的勝利者其實早已注定——啊漂亮!既然已在道路理論和制度上立于不敗之地,怪不得《紐約時報》不怎么需要陰間濾鏡的buff加成。[全文]
-
中國媒體人可能做夢都沒想到,這句話會從自己嘴里說出來
最后,我想對美國的“小紅帽”們說句話,中國的媒體人可能做夢都沒想到這句話居然能從自己嘴里說出來:“沒有暴徒只有暴政”,在這個冬天,你們不畏嚴寒,聚集在腐敗的權力中心,為了熱血和理想奮斗不止,加油![全文]
-
在洋大人眼里,我們都是N開頭的那個詞
很多時候,美國罵我們民族主義,然后我們自己很多人對民族主義缺乏認識,一聽指責就慌了,仿佛這是件丟人的事情。其實大可不必。[全文]
-
“睡王討懂”之后,美國極右翼會內亂勤王嗎?
美國現在的危險在于,民間組織遍地開花,但政府在內耗中湮滅,就好像自由女神全身上下抓滿了強壯的觸手,但它們統統沒有連接大腦,只要簡單神經刺激它們就開始纏絞,給政治秩序造成巨大的危險。[全文]
-
洋媒吐氣:西方媒體為什么一邊罵中國,一邊說愛中國?
有時我納悶,作為西方國家第四權的嚴肅媒體,怎么成了我這個肥宅的快樂源泉?我們可以批評它們話語霸權、雙重標準等等,進而產生戒備心理。但很多外媒記者對此覺得好委屈,自己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是因為對這片土地、人民、文化充滿興趣,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可他們愛的究竟是什么呢?[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