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局為什么“豁免”C919?
針對C919量身定制頒發專用條件,一方面填補了適航規章中相應的空白,另一方面也代表著民航局對適航標準有了自己的理解,具備了自行制定標準的能力。這是只有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才能做到的。[全文]
-
C919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分不清的看這里
要嚴寒?零下五十度,整上!要暴風雪?安排!要狂風暴雨?這就來!風吹日曬樣樣能模擬,需要來多少次就多少次。[全文]
-
C919若拿不到歐美適航證,還能飛出去嗎?
40年前折翼的運十是每一個中國航空人的遺憾,在后來的諸多對運十項目的總結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點:民航客機的研發必須要遵守市場規律,必須要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確保在市場上具備競爭力。[全文]
-
沒聽說過鄂州花湖機場?它或許是中國物流中心的未來
鄂州機場在建設時同步應用了車路協同技術以達成機坪智能化運作模式。每輛車都相互聯網并低延遲實時交換數據,這是物聯網、新基建協同之下所達成的一加一遠大于二的效果,使得區域內高等級自動駕駛與自動運作的實現具備了堅實的基礎。[全文]
-
我們明明有C919了,為啥還簽下空客世紀訂單?
中國不購買波音的飛機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包括政治上與技術上。我非常理解大家對國產大飛機的殷切期盼,但世界是客觀的,C919短時間內難以滿足國內市場龐大的需求。[全文]
-
這架國產飛機看上去一點都不“高大上”,但是……
TP500的問世代表著從起飛到降落整個流程都可以自主進行,這使得其在應用上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目前已經有大型無人物流倉庫與中轉站了,如果與無人機結合起來,那就能實現科幻電影與游戲中的場景了:實現全自動物流運作。[全文]
-
都2022了,還有人說我們造飛機“只是造了個殼子”…
將更多的國產零部件及系統應用在C919上,某種程度上也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在航空制造業上的體現。昨天是機身和鉚釘,今天是機上客艙系統、座椅和輪胎,那明天又會是什么呢?[全文]
-
西藏航空事故,這些乘客險些釀成大錯
視頻顯示有不少旅客在緊急疏散的過程中拿著行李,這本是嚴禁的。在緊急疏散的過程中要爭分奪秒,必須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疏散,每一秒的延誤都可能導致更多的人員傷亡。[全文]
-
竄訪臺灣推銷波音787,是主義還是生意?
格雷厄姆之所以在竄訪臺灣時點名推銷波音787而不是推銷別的波音機型(737MAX、777等),是在給自己選區里的工人進行定向“扶貧”呢。畢竟波音北查爾斯頓工廠的上萬名工人可是一個重要票倉啊。[全文]
-
東航空難中的謠言與辟謠
過去的8天里我一直在跟蹤這些空難相關謠言與之斗爭,并看著“它們”是如何一步步滋生并病毒性地擴散。我可以理解局方想要用空難調查的事實說話,但捏造這些謠言的境外勢力所進行的“認知作戰”顯然不會按照局方公布調查結論的節奏來。[全文]
-
一份客觀公正嚴謹的事故調查報告,是最好的武器和告慰
中國上一份空難調查報告——伊春空難調查報告,在我看來是一份合格的“安全生產事故調查報告”,但并不是一份理想的“空難最終調查報告”。但這能說明中國不具備調查一場復雜空難并撰寫一份詳盡報告的能力么?并不。[全文]
-
東航空難黑匣子“外觀破損嚴重”,對調查會有影響嗎?
結合現場黑匣子圖片來看,存放存儲介質的圓柱形保護殼外觀完整沒有破裂,這讓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氣:保護殼基本完整無破裂的話,內部的存儲介質大概率也安全無恙。[全文]
-
墜機過程中明顯有拉起動作,現有數據還能告訴我們什么
從FR24官方給出的高度變化中,可以清晰看出在飛機墜落過程中飛行員在努力挽救飛機,并一度止住了下墜拉升了高度,但最終依然未能力挽狂瀾不幸墜毀。也因此,事故原因可以排除德國之翼空難重演,不存在獨自一人在駕駛艙內的可能。[全文]
-
歐美禁飛俄羅斯,也不想想自己的飛機往哪兒飛
我有一種越發強烈的感覺:這就是在民粹綁架之下沒有進行仔細評估就匆忙政治掛帥進行的制裁。而且就相互制裁的效果來看,也是傷敵一百自損八百,打腫臉充胖子也要對俄制裁來做出姿態。[全文]
-
安225若被毀,中國有必要再造一架嗎?
雖然建造一個安225有著極強的國力象征意義,但中國沒有必須要用安225這級別飛機才能運輸的東西,如果非要耗費巨資建造一個,那我只能想到“奇觀誤國”這個詞了。[全文]
-
如何從烏克蘭撤僑?
以當前局勢而言,處境最危險的可能是哈爾科夫的中國公民,直接燒入城市的戰火讓同胞面臨最為直接的威脅。而且,哈爾科夫的烏軍武裝力量有相當一部分是極右翼武裝(如92旅、93旅),極易產生不理智行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