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147期:歐洲的危機和失落
“歐洲正在經歷多重危機同時爆發,許多政客已經被反俄的‘政治正確’所綁架,結果使歐洲淪為大輸家。”
“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已經到了歐洲自發的程度上了,歐洲確實集體對美國有一種心理依賴。”
“馬克龍的‘新型歐洲安全秩序’,對于促和止戰有什么樣的作用呢?東歐是否會形成不穩定的地區?”
從俄烏軍事沖突以來,歐洲承受了難民危機、能源危機等諸多壓力。在東方衛視6月13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第147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老師一同討論了“歐洲的危機和失落”。
張維為:
俄烏軍事沖突已經持續三個多月了,毫無疑問,烏克蘭是這場沖突的最大輸家,它成了任美國擺布的“棋子”,戰火在烏克蘭的土地上燃燒,多少生命的喪失,多少財富的毀滅都發生在烏克蘭,最后還可能成為美國的“棄子”。
這場沖突的第二個輸家我想就是歐洲了。隨著沖突的延續,歐洲正在經歷多重危機同時爆發。首當其沖的是難民危機,沖突爆發后的三個月內,已經有550萬烏克蘭難民涌入波蘭、羅馬尼亞這些烏克蘭的中東歐的鄰國,更多的人可能還在路上,這已經是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難民潮。美國本是這場沖突的“點火者”和“拱火者”,但在接納難民問題上,它是“口惠而實不至”,它承諾接收10萬烏克蘭難民,但在3月份它只接收了12人,迄今還不到百人。
中東歐國家本身不太富裕,接納這么多的難民,早已是心力交瘁,都期待歐盟能夠提供資助,但歐盟現在也是捉襟見肘,7年前,200多萬中東難民涌入歐洲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現在怎么顧得過來?此外,還有一個潛在的難民危機,就是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糧食出口國,而中東地區、中東,北非都是俄羅斯、烏克蘭糧食的主要進口國,但這場沖突已經影響了春耕,西方的制裁影響了供給,糧食價格飆升,這恐怕會引來新的涌向歐洲的難民潮。
同樣嚴重的還有能源危機和通貨膨脹。自從沖突爆發以來,歐盟追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了5300多項制裁。歐洲明明知道自己對俄羅斯能源的需求是剛需,但還是擺出一種“壯士斷腕”的架勢對俄羅斯實施能源制裁。德國居然終止了與俄羅斯簽訂的“北溪-2”石油管道,“北溪-2”項目的投資是110多億美元,年輸氣能力是550億立方米,這樣就打水漂了?
歐洲對俄羅斯的石油依賴是百分之三十左右,對天然氣的依賴是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不少國家開始把他們的訂單交給美國的油氣企業,但美國液化天然氣,加上運費,加上相關的專用碼頭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歐美這種基建的速度,三五年都建不成,所以美國天然氣價格必然是大大高于俄羅斯。
石油、天然氣價格飆升的同時,歐洲天然氣的基準合約價格,已經比去年飆升22%。德國、法國等歐洲大國,一年中幾乎半年都是要用暖氣的,更不用說更寒冷的北歐了。所以歐洲政客開始號召民眾多穿毛衣,少洗澡,這種論調引來極大的不滿。
同時,歐洲正在遭遇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歐元區(19國)的統計,3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已經增長7.5%,遠超預期的6.6%,可以說是1999年歐元誕生以來,通貨膨脹率最高的情況了,百姓叫苦不迭。以今年4月德國的數據為例,肉類、肉制品價格上漲11.8%,乳制品、雞蛋上漲9.4%,新鮮蔬菜上漲9.3%,食用油上漲27.3%。
我們這個節目里曾經討論過一個問題,就是俄羅斯和西方,對他們來說這場沖突究竟誰更耗得起?我當時就說俄羅斯更耗得起,因為它有能源,有糧食,有核彈,還有與中國等非西方大國的貿易都在大幅度的增加。
西班牙3月通脹率達到9.8% 創37年來新高。圖源:視覺中國
普京的盧布與天然氣掛鉤的決定更是神來之筆,歐洲起初嘴硬,說絕不使用盧布,但最后只能是網開一面,讓歐洲公司按照俄羅斯的要求購買天然氣,現在看來真正耗不起的首先就是歐洲。如果繼續這樣的通貨膨脹,又沒有足夠的天然氣來取暖,還不停地把大把大把的銀子投到烏克蘭這個無底洞,我看再過幾個月,恐怕不需要俄羅斯特別的策動,歐盟國家百姓恐怕都要揭竿而起。
這使我想起了,德國在默克爾時期,她不顧美國反對,堅持和俄羅斯共建“北溪-2”輸氣管道。2020年12月,時任德國外交部部長海科·馬斯曾經發推文說:“歐洲的能源政策由歐洲決定,不由美國決定。德國拒絕任何外部干預和區域外的制裁”。當時歐洲、德國這些領導人至少懂得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那就是俄羅斯是歐洲搬不走的鄰居,它有資源、有能源、有糧食,歐洲有市場,有技術,所以歐洲和俄國兩家可以互通有無,相得益彰,但是現在歐洲許多政客已經被反俄的“政治正確”所綁架,沒有遠見,沒有擔當,結果使歐洲淪為大輸家。
歐洲還面臨歐元危機。我們在這個節目里多次講過,美國點燃烏克蘭戰火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制造沖突,打壓歐元,推動歐洲資本流向美國。
現在的國際貿易結算中,歐元已經開始挑戰美元。從1999年歐元誕生到今天,無論是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以及今天的俄烏沖突,背后都有打擊歐元的企圖。每次大炮一響,歐元就貶一次值。這次歐元又遭重創,疲軟的歐元進一步推高了歐洲的通貨膨脹率。
同時,歐洲的制造業也面臨危機,隨著能源的價格,特別是電力、天然氣、石油價格的飛漲,歐洲制造業受到重創。美國固然把中國看作主要的競爭對手,不斷卡中國的脖子,其實美國對歐洲也是相當警惕。歐洲提出過要打造“最先進的歐洲芯片生態系統”,歐洲有自己的GPS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歐洲還有生產民用飛機、軍火的大公司,空客公司等,這都是美國的競爭對手。
所以,美國打壓其盟國的技術競爭毫不手軟的,當年強迫肢解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就是一個例子。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個做法就是要鼓勵美國企業回流美國,當然現在證明是相當困難的。現在戰火在歐洲燃燒,美國也想讓歐洲的優質企業去美國,讓美國在歐洲投資的企業也回流美國。
最后,我還想簡單談一談歐洲今天最大的一個危機,那就是和平的危機。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講過,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中國人也有一句諺語叫“好了瘡疤忘了疼”,我想這就是今天歐洲的寫照。
歐洲人本來以為自己經歷過啟蒙運動,崇尚科學、理性、人權,還傲慢地向外部世界推動它的所謂“價值觀外交”,但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歐洲,一個不停地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歐洲。
歐洲上世紀上半葉先后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數千萬生靈涂炭。兩次大戰結束后,西歐國家痛定思痛,達成共識,力求在歐洲建立“持久和平”,特別是法國、德國這兩個經歷了數百年對抗的國家最終實現和解,也通過這樣的和解帶動了歐盟的發展,直至后來形成了歐元區,一度使人感到歐洲真的有可能從此踏上團結、繁榮、持久和平的偉大前程。
但現在看來好景不長,西方民主模式的基因缺陷決定了歐洲政壇,民眾被目光短淺的政客、被民粹主義思潮主導,歐洲越來越失去自主性,歐洲許多人都知道北約東擴極有可能導致俄羅斯武力干預,但還是和美國一起推動北約東擴;歐洲許多人都知道一個排除俄羅斯的制度安排不會給歐洲帶來安全,但是他們有人還是要堅決支持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
難怪不久前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長嘆一聲: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家園的夢想已經破滅,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噩夢,歐洲正在經歷著一場“劃時代的崩潰”。施泰因邁爾固然直言批評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但他的這番話也一語道出他作為歐洲自強派人士的巨大悲哀。
明眼人看得很清楚,歐洲今天面臨的重重危機背后都有美國的影子。那么美國是如何操縱歐洲的呢?我想簡單跟大家分享三點。第一是軍事控制。過去冷戰時期美蘇對抗,歐洲不得不依賴美國的核保護傘和北約。
北約實際上一直是美國控制歐洲的一個主要的抓手,有人用三句話來概括北約的作用:第一句是讓美國人進來;第二句是讓俄國人出去;第三句是讓德國人低頭。今天美國在歐洲駐扎了10萬軍隊,占美國海外駐軍總人數的40%。其中4.2萬美軍是在過去幾個月里借口“俄烏局勢緊張”增派到歐洲的。這再一次證明,沒有獨立的國防,就沒有完整的主權,而沒有完整的主權,就可能陷入被人宰割的境地。
第二是美國軟實力的滲透。美國人在歐洲設立的學校、基金會、各種NGO和文化團體多如牛毛,美國的媒體宣傳和影視產品洗腦了很多歐洲人,讓歐洲人的價值觀與美國形成了比較大的一致性。
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就是法國的一項民調,在被問到“世界上哪個國家為打贏二次大戰做出最大的貢獻?”。在二戰剛結束的1945年,57%的法國人選擇了蘇聯,只有20%的人選擇美國。但到2015年的時候情況變了,選擇蘇聯的人數下降到23%,選擇美國的人數上漲到54%。歐洲人使用的互聯網平臺、社交平臺等等,幾乎都是美國公司的,歐洲連自己的搜索引擎都沒有,即使擁有好前景的歐洲公司,一旦冒出來很快就被美國公司收購,這是第二點。
第三是政治操縱。美國有了軍事控制的硬實力,有了文化滲透的軟實力,接下來就是對歐洲的各種政治操縱。美國對它盟國采用的手段歷來都是拉一派打一派,制造分裂。比方說,它不停地挑動極端反俄的所謂“新歐洲”和“老歐洲”的對立,挑撥歐盟與中國,歐盟與俄羅斯這種域外大國的關系。其實世界大國中,大概只有中國是一直支持歐洲一體化,但是沒辦法,歐盟自己不爭氣,離心力大于向心力,難于擰成一股繩。
那么歐洲有沒有可能擺脫美國的操縱呢?我個人認為可能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出現真正的政治家,但現在歐洲政治制度的缺陷使然,選出短視的政客是大概率現象。另一個條件就是人民的覺醒,這不是不可能的。
隨著歐洲各種危機的深化,我想歐洲越來越多的人會覺醒過來。實際上現在歐盟內部的裂痕已經不斷出現,比如說歐盟沒有能夠就新的對俄制裁方案達成共識。雖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還是堅持“烏克蘭必須贏得這場戰爭”,但像意大利、匈牙利這些國家都強調,現在最迫切的是雙方應該盡快實現停火。我們看到北約內部的各種矛盾也開始顯現。其實我覺得歐洲政界也好,知識界也好,商界也好,民間也好,一直有不少頭腦非常清醒的人,他們懂得歐洲自主性的意義,懂得不能唯美國馬首是瞻,懂得歐洲必須和中國、俄羅斯這樣的大國發展良好的關系。
我們也應該與歐洲各界保持密切接觸,一方面落實發展平等互利的中歐合作各方面關系。另一方面,鼓勵歐洲國家擺脫外來干擾,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否則歐洲和歐盟的前途都將十分堪憂,甚至不排除重演大規模動蕩和大規模戰亂的歷史悲劇。
謝謝大家!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聯合國難民署官員:強烈反對英國向盧旺達遣送難民
2022-06-19 07:41 不列顛 -
烏媒:俄軍對北頓涅茨克地區烏軍發動強攻
2022-06-19 07:41 烏克蘭之殤 -
俄媒:中國大使稱中方將為俄提供飛機零件
2022-06-18 22:04 俄羅斯之聲 -
“我會考慮把哈利波特的Z形傷疤改了”
2022-06-18 21:37 -
“拜登給中國送上專利大禮”
2022-06-18 21:25 中美關系 -
“若日本政府給75歲以上老人安樂死,很多人報名”
2022-06-18 17:27 日本 -
特朗普鐵粉暴怒:賣的都是中國制造!
2022-06-18 16:48 -
拜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022-06-18 16:16 烏克蘭之殤 -
烏總統代表:正考慮武力奪回克里米亞
2022-06-18 16:06 烏克蘭之殤 -
“西方宣傳烏克蘭有多光榮,到這后才發現有多不真實”
2022-06-18 14:59 烏克蘭之殤 -
日本最高法院:政府無需賠償福島核災民
2022-06-18 14:11 福島核泄漏 -
“世界可以比一比,哪個框架更開放”
2022-06-18 13:28 觀察者頭條 -
俄羅斯限制惰性氣體出口,芯片制造商又遇新麻煩
2022-06-18 12:23 烏克蘭之殤 -
“每個人都對中國感興趣”
2022-06-18 12:15 -
噗,扎哈羅娃這話“奪筍”吶
2022-06-18 11:41 -
一聽要掏錢,美歐發達國家不干了
2022-06-18 11:33 -
歐洲近日收到俄天然氣供應大幅減少,俄:技術原因
2022-06-18 10:29 歐洲亂局 -
“單極時代走到盡頭,新發展中心在亞洲和中國”
2022-06-18 09:50 俄羅斯之聲 -
美國新增確診163210例、死亡345例
2022-06-18 08:30 美國一夢 -
烏克蘭國防部首次披露戰損:已損失50%重裝備
2022-06-18 07:23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河南村鎮銀行案又一批嫌疑人落網,處置方案即將公布 評論 277街頭恢復平靜,斯里蘭卡等待重建…但錢從哪來? 評論 245“談了5小時,非常坦誠” 評論 549哥大退出美國“最權威榜”,國際大學排名塌了? 評論 166斯里蘭卡總統總理宣布將辭職 評論 256最新聞 Hot
-
哥大退出美國“最權威榜”,國際大學排名塌了?
-
“談了5小時,非常坦誠”
-
拜登在媒體刊文為何去沙特:保持美國強大,應對中俄
-
“斥資800萬歐,歐盟正建絕密地堡”
-
遭印度執法局凍結3.9億資產,vivo稱此舉“違法”
-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國首相,此前呼聲最高的他不打算參選
-
斯里蘭卡總統總理宣布將辭職
-
數千人在白宮抗議:拜登做得還不夠,他該上街力保墮胎權
-
美媒竟給安倍配韓國國旗,網民全傻眼
-
到底誰遭抵制?
-
王毅同布林肯會晤:中方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單
-
取消對華關稅雷聲大雨點小,拜登怎么想的?
-
德外長剛發言,拉夫羅夫提前離場:他們不是來討論問題的
-
美軍高官又來:中國造新武器又快又便宜,還知道美國弱點
-
中國高鐵開始輸出國際標準,意味著什么?
-
“我媽給一個宗教團體捐了很多錢,安倍和那個團體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