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臺灣問題,“黨指揮槍”表現得更加重要
我們面臨著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只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堅持黨的建軍強軍思想,人民軍隊必將創造新的輝煌。[全文]
-
對話外國記者:美國現在很魔幻
美國成了一個解決不了問題的國家:解決不了槍支暴力問題,解決不了墮胎權利問題,解決不了基礎設施常年失修的問題,更別說毒品泛濫這樣的問題了。為什么會這樣?[全文]
-
中印關系最大的困難在哪里?
印度打壓中國企業,其實是有傳統的。過去日本、美國去印度投資,其實也都遭受過類似的經歷。印度很多管理部門,有時候說查賬等等,他是要非正式地拿好處的。[全文]
-
如果俄烏戰爭久拖不決,“一帶一路”布局將如何調整?
如果戰場形勢長期化,那么“一帶一路”就要調整,原來走西面這一塊的要向西南、東南或者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東北亞,還有非洲、拉美這些板塊投放。中國的回旋余地大,過去叫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全文]
-
美國“后院”開始造反,對中國發展經驗興趣強烈
每次中國人來肯尼亞,我們都得到醫院。但英國人來到肯尼亞,我們都會被說教。我們不需要演講,我們更需要工作。我們希望少一些競爭,多一些合作。我們需要共同努力,而不是互相爭斗。[全文]
-
從全球文明節點的視角,定義香港的未來
這些大都市在許多方面也具有文明的特質,構成了東西方文明之間互動聯系的節點。它們經歷過的起起落落、它們復雜的歷史都證明:這些節點要么成為不同文明之間、東西方之間、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梁,要么成為不同文明和文化沖突的前哨,即某種文明要壓倒另一種文明。[全文]
-
絕對主權是抵御顏色革命的唯一途徑
美西方對中國“顏色革命”的企圖從未消失。不少國人都有幻覺:我們已經進入了全球化時代,“顏色革命”不過是“狼來了”的杞人憂天。這其實是犯了不能透視歷史的幼稚病。 [全文]
-
“從精神上站起來”
“當中國媒體人和學者聽到我們美國記者和學者批評美國政治陷入僵局、美國社會陷入嚴重沖突的時候,他們會非常不高興……他們跟我們說,你們不要再說美國怎么不好了,我們不會相信的……相信美國有美好的未來,是令我們中國人走出黑暗日子的動力。”[全文]
-
美國:操縱歐洲,這三招就夠了
難怪不久前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長嘆一聲: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家園的夢想已經破滅,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噩夢,歐洲正在經歷著一場“劃時代的崩潰”。施泰因邁爾固然直言批評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但他的這番話也一語道出他作為歐洲自強派人士的巨大悲哀。[全文]
-
未來俄羅斯會不會再次轉向親西方?
如果未來普京不再執政,俄羅斯還能不能出現一位具有凝聚力的領導人?未來俄羅斯有可能會再次轉向親西方,擁抱自由主義嗎?俄羅斯如何徹底防止西方民粹主義的侵蝕?[全文]
-
外國人如何看《這就是中國》
現在世界范圍內對西方模式感到失望的人越來越多,這是西方制度各種弊病造成的,所以我們把中國作為一種參照系,進行全方位的國際比較,對很多外國人也有啟發和幫助。[全文]
-
構成形式相似,為何歐洲國家最后沒走“中國式”道路?
對于人民內部矛盾,我覺得我們確實是要擺事實、講道理。互聯網的世界有時候也不是簡單地一封了之,而是要通過理性的溝通,逐步使我們互聯網的受眾參與者都更多地成熟起來。[全文]
-
烏克蘭生物實驗室六大疑點,美國究竟害怕什么?
從我們業界來看,美軍在烏克蘭開展的生物試驗活動,它遠遠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公共衛生活動,它開展的一些生物試驗的高精尖的程度超出烏克蘭軍事發展的需要和烏克蘭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全文]
-
普京成為“革命者”,中國也要超前思考新秩序
我們有很多人,特別從事金融工作的人,往往被限在西方話語里邊,認為這一切都是市場形成的,貨幣、匯率都是市場形成的。現在我們看得太清楚了,背后有強權,有投機。貨幣講白了就是信用,沒有信用,這個貨幣一分不值。一旦這個道理為更多人認識到之后,將是一場革命。[全文]
-
多數國家想改革國際秩序,而俄羅斯在“革命”
俄羅斯通過這么一場軍事行動,事實上成為改變國際秩序的革命者,其他多數國家也希望改變這個秩序,但他們大多是改革者。一方面是“革命”,一方面是“改革”,兩者的作用都很重要。“改革”實際上已經持續相當長時間了。[全文]
-
這場史無前例的信息戰,給中國敲響一記重要警鐘
在平時的網絡輿情事件里邊,如果出現微觀個案問題,不能只在宏觀上講我們取得了多少進步、解決了多少問題,這是不夠的,要有一套精細的話語來應對。面對犀利提問,也不能講八股套話,不要一上來就三點、五點,西方人記不住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