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有“理論”支撐,極右翼槍擊案更無解了
“大取代”理論聲稱當前美國有人在實施一項宏偉的計劃,讓有色人種來替代白人人口。很多美國的白人至上主義者本來就將美國的非白人移民歸咎于猶太人,所以這個理論的支持者同樣也與反猶主義、新納粹主義的勢力匯合。[全文]
-
新西蘭對華,從爭創第一到徘徊猶疑
中新關系變得更趨復雜和嚴峻,美國和澳大利亞對新西蘭的壓力不斷加大,新西蘭能否真的從本國和中國的共同利益出發,理性把握和處理中新關系,中新關系到底如何發展,未來發展總體態勢如何,兩國關系持續演變將對地區和國際事務造成怎樣的影響,還需拭目以待。[全文]
-
這次,美國控槍困境有解了?
布隆伯格曾經說:“如果你想在家里放一把槍,你或許有這個權利,但我覺得你這么做很愚蠢。”對于他們這些保鏢不離身的政要和億萬富翁來說,當然沒有持槍自保的必要。但在美國很多地區政府失能、治安惡劣,當地居民不得不端起槍自己保護自己。[全文]
-
一個亞文化網站,如何“催生”一次又一次大規模槍擊案?
原本只是聚焦游戲、動漫等亞文化論壇的8chan,已經彰顯出了對于政治和社會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它近乎不存在的內容審核機制,為種族主義、性別和性取向歧視、陰謀論、仇恨等意識形態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現在,這條大船已經完成了掉頭,正在朝著極端化的方向一往無前地駛去。[全文]
-
新西蘭槍擊案,擊中西方政治正確
西方國家不是盛行“反種族歧視”的政治正確嗎?為什么種族歧視思想還會存在并孕育出如此奇葩?這是因為西方的政治正確其實是非常失敗的,存在于西方人心中的種族主義惡魔并未死去,它只是在休眠罷了,一旦條件成熟,是有可能像伏地魔一樣復生的。[全文]
-
美國禁不了槍,難道只是因為這個步槍協會很有錢?
2月14日,美國佛羅里達州19歲少年克魯茲在高中校園內槍殺17人。21日,有7000人參加了CNN主持的市政廳大會。在大會上,人們將潮水般的憤怒傾瀉到了NRA上。那么NRA是什么?為什么每一次槍擊事件發生,它都會成為爭議的中心?[全文]
-
禁不了槍就扯中國威脅論吧,你們高興就好
即便美國抗議者們意識到了法律問題,真的要求取締政治獻金制度,也沒什么用。因為政治獻金制度的受益者,正是政治獻金制度的制定者;要修改或取締政治獻金制度,必須要經過該制度受益者的同意,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全文]
-
毒品槍支拯救美國經濟?
除了毒品自由化,美國還有一個經濟增長點。新年前后,美國發生了大規模槍擊案。所以今年我參加華人的新春團聚,最最守法的華人華裔家庭都在議論什么?全都是去買槍、練槍,要自保,警察都不能保護你了。所以現在美國是人人自危,但是槍支經濟繁榮。[全文]
-
美國擁槍理由,中國2000年前就有人討論了
中國文明歷來不認同個人至上、自私自利的價值觀,所以才能成功實現禁槍。美國的持槍制度假設所有人都是理性的,保證人們可以相互傷害和對等威懾。真要是碰上不要命的狂徒,做事不計較后果,那么用輕武器就足以構成大量殺傷。[全文]
-
肯尼迪遇刺案真相,可能就藏在一部垃圾游戲中
半個世紀來,犯罪學家們無數次的通過犯罪現場重建,邀請頂尖射手參與,并且借助先進的計算機三維圖像技術,試圖還原出《華倫報告書》對肯尼迪遇刺案事發時的描述。然而,他們均可恥地失敗了……是時候讓電子游戲設計師們來試一試了。[全文]
-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是美國“封建制”結出的惡果
從最初13個州依據所謂習慣法的地方自治,到后來難于修改的聯邦憲法,都是前現代社會或封建制社會的集中表現。在器物層面,美國無疑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國家之一;在法律性的制度層面,美國卻還帶著無法抹去的封建制痕跡。[全文]
-
槍擊案還在查,美國有個州又讓校園持槍合法化了……
自今年七月一日起,持證持槍者可以隱蔽地將手槍帶進校園了。你可以把手槍藏在衣服下面,放在書包里,放在車里,不過公開秀出槍支,仍舊是不被允許的。NRA和槍粉們認為,允許校園內隱蔽持槍能加強校園安全,因為壞人就不知道誰手里有槍,誰可能阻止他們的犯罪行動了![全文]
-
一周軍情:055型驅逐艦裝112枚導彈 太少?
?本周作為國慶的一周,相信有不少的朋友都在旅行中歡度國慶。不過國慶一周的中國整體上安定祥和,國外缺發生了些個令人傷心的事情。本周伴隨著為十九大預熱的新聞報道,今年夏天在上海下水的055型導彈驅逐艦的艙面全景第一次公開曝光,有關艦上垂直發射裝置數量的爭論暫時告一段落,而圍繞著055型的其他討論,則又因此掀起了一輪高潮;與此同時,美國拉斯維加斯發生的駭人聽聞的嚴重槍擊案,也頭一次將“撞火槍托”這種原本只是在槍迷圈中的特殊道具推到了大眾視角之前。[全文]
-
槍擊案傷亡慘重,美國官方為何堅稱“不是恐襲”
雖然網上群情激奮,但美國官方堅稱:這不是“恐怖主義”事件,帕多克也不是“恐怖分子”。根據內華達州法律,這次大屠殺明顯符合恐怖主義定義。但是根據聯邦法律,這樣定性卻行不通。為什么要這么復雜呢?因為“恐怖主義”等名稱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后果。[全文]
-
賭城槍擊慘案后,還要有多少美國人死于憲法
賦予了美國人持槍權就是賦予了人民反抗政府的武器,這個理由在憲法起草的時候或許可以成立。當時軍隊士兵拿的是滑膛槍、來福槍,其他美國普通民眾拿的也是類似的武器。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美國政客(和一些中國公知)還在用這套說辭為這條修正案辯護就十分荒謬了。[全文]
-
FBI不承認IS對賭城慘案負責,那誰該負責
今天的美國,每年有3萬人成為槍下冤魂,20多萬人受傷,平均每天就有80多人喪生,其傷亡人數遠遠超過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陣亡的士兵。雖然持槍自由的文化和傳統是元兇,但美國制度和這種文化的結合則導致了一種惡性的放大作用,也是它根本不可能改變的根源。[全文]
-
為什么美國控槍難?看完這個案例就知道了
為什么當代美國還有那么多人反對槍支管理法案、為什么普通民眾不愿意放棄個人持槍權、為什么在當代美國擁槍派團體如NRA的實力要遠遠大于控槍派團體?這些看起來反常識的問題,是用諸如“美國人民熱愛自由”的簡單自然法標簽所無法解釋的。[全文]
-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一個美國式悲劇
基于自由主義價值觀,一些人喜歡強調槍支是公民抵抗政府暴政的工具,并以2014年美國內華州的牛仔武裝抗法事件為例。實際上,美國憲法原義并未明確保障個人本位的持槍權,這種觀念的興起,其實是利益集團推動和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建構的結果。[全文]
-
回顧二百年中美國槍擊議員事件
6月14日,美國共和黨議員史蒂夫·斯卡利斯在弗吉尼亞州遭到槍擊。在過去二百年中,槍擊議員的案件也是屢有發生。文章回顧了最近二百年議員槍擊的部分事件。[全文]
-
用放大鏡看美國黨鞭遇刺案:政治謠言都快壓不住了
特朗普上臺之后與媒體的大戰一直沒有停歇過,媒體對特朗普政策及核心要員的圍攻也一直沒有停。匿名爆料此起彼伏,甚至演繹出了一場有驚無險的共和黨黨鞭的槍殺案。美國司法部忍無可忍,以司法部名義發布聲明,希望美國公眾對匿名爆料新聞采取謹慎的態度。[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美國加州對槍支制造商出手,但…
-
美得州校園槍擊案監控曝光:槍手開了一槍,警察躲了45分鐘
-
拜登“慶祝”控槍進展,遭槍擊案遇難者父親當場呵斥
-
開了80多槍,他還想“續攤”
-
他向人群開槍70余次,穿女裝逃跑
-
這張“美國循環圖”,在推特熱傳
-
美“獨立日”槍擊案22歲嫌犯被捕,其父疑似曾競選當地市長
-
又致6死……“美國在開倒車”
-
美國“獨立日”游行發生槍擊事件,已致6死31送醫
-
美國肯塔基州發生槍擊事件,2名警察死亡
-
拜登簽署美國30年來最重要控槍法案,但關鍵主張仍然落空
-
拜登簽署控槍法案,加強對21歲以下購槍者背景調查
-
圍繞控槍,美司法、立法側一天內做出重磅相反決定
-
震驚全美的槍擊案后,得州這所小學將被拆除
-
“美國警察本可以3分鐘內救下學生,卻連門都不碰”
-
72小時308起!美六月以來僅一天沒有大規模槍擊案
-
美國一天內發生25起槍擊案,造成至少6死40傷
-
反對控槍,美議員:911后我們也沒禁飛機啊
-
母親與他人起爭執,10歲女孩掏出了槍...
-
美媒反思:美國文化孕育出的槍擊案敘事正在殺死美國人
-
-
· 美國槍擊案 ·
又聞槍聲,再聞槍聲,奧巴馬已經接連出席了如此多次“悲痛的場合”,或者還將繼續出席。持槍自由的代價,是生活在恐懼的禁錮中。合法持槍降低了犯罪率,但持槍犯罪的死亡率是極高的。持槍減少犯罪,還是增加屠殺,輿論一直在爭議。殺人的究竟是槍,是人,還是制度?
-
連開10槍擊斃槍手后,這個路人被捧成了“美國英雄”
-
慶祝活動上,美國“魔幻”一幕…
-
美國說唱歌手遭持槍搶劫,身中多槍
-
奧斯卡影帝在白宮激動捶桌呼吁控槍,記者:你在嘩眾取寵嗎
-
美國男子持步槍掃射人群后,一女子開槍將其擊斃
-
“至少有40名警察全副武裝,但他們什么也沒做”
-
患有針對亞裔的被害妄想癥?美國男子槍擊3名韓裔女性
-
被警方拖下車后,美國父親命令4歲孩子向警察開槍
-
島內男子遭兩槍爆頭身亡,槍手稱“我已經被欺負很久了”
-
悲劇!一歲男童在家撿槍意外射殺父親,事發時家人均在場
-
美國黑人說唱歌手被槍殺,此前曾靠防彈車躲過100多發子彈
-
用廁紙裹了個東西往地上一扔,美國男子嚇跑300多人…
-
美國男子威脅網約車司機反被槍殺,警方:正當防衛
-
美國歌手在邁阿密被槍殺 年僅20歲
-
冷血!美“血色情人節”主謀自白視頻公布
-
正開著直播,美國一男子被友人意外“爆頭”…
-
“黑五”大促,美國槍支一日申購超20萬份創紀錄
-
賭城槍擊案兇手動機仍不明 大腦送研究機構解剖
-
調查顯示:300萬美國人每天口袋里揣著手槍
-
觀天下|假如林肯還活著,會如何看待美國當下的文化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