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擊敗俄羅斯的完美方案根本不存在,西方應清醒一點
西方應該聽取印度尼西亞和其他G20非西方成員國的意見,為烏克蘭找到某種妥協方案。這樣的解決辦法將拯救烏克蘭人的生命,并減輕世界上數億窮人的痛苦。簡而言之,務實的解決辦法也是道德的解決辦法。[全文]
-
必勝主義彌漫西方,這才是危險的
至今還沒有一個西方大國站出來倡導和平,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對此感到極其震驚。這些國家聽到的只有戰鼓隆隆。它們認為,全力擊敗和除去普京是不明智的。底線是,維護世界秩序的“混亂和平”比長期沖突造成的動蕩不安更可取。[全文]
-
如果世界各國學習美國民主,那問題就大了
美國曾經是一個強大的、健康的、正常運轉的民主國家,現在它卻變成了一個財閥國家。我們現在要研究它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如果美國就是世界其他國家學習的榜樣,那問題就大了。[全文]
-
如果中國人是擴張主義者,澳大利亞將不會是英國殖民地,而是……
在美國,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都認為,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開放后,將成為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然后中國的自由民主和美國的自由民主將和諧相處。可正如我們所見,這只是一個童話,但這是美國人的信仰。他們對中國沒有建立他們喜歡的政治制度感到非常失望。[全文]
-
“中國的新承諾將改變人類的未來圖景”
當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亞當·圖澤贊揚了中國的新承諾。他寫道:“這可能改變了人類的未來圖景……如果中國全面落實承諾,這一新承諾就能把全球氣溫的預期升幅減少0.2-0.3攝氏度。這是自模型出現以來最大幅度的向好變化。”[全文]
-
在面對五千年文明時,美國應更加謙虛
中國有五千年歷史,而美國只有250年歷史。因此,像美國這樣的年輕國家在和更有智慧、歷史悠久的文明打交道時,會遇到困難。因此,美國在和中國打交道時有困難,這很正常。美國不能理解漫長歷史的積淀。[全文]
-
“美國世紀的終結,可能就是美國幸福的開始”
當美國從世界第一經濟體變成世界第二經濟體時,美國人民并不會因此而受苦,美國人的生活依然會保持一個很高的水平。如果美國可以明智地、周密地、理性地調整,適應這些不可避免的歷史變化,美國人民反而會生活得更好。[全文]
-
美國會輸給中國嗎?
在心理上連想想輸給中國的勇氣都沒有,這說明美國人還是嚴重低估了中國的挑戰。全球對中國的尊重在增長。美國人可能認為這只是基于想從中國獲得經濟利益。在陷入道德優越感之前,美國人應該想想,世界上其他國家有可能更深刻、更細致地認識中國。[全文]
-
拜登,不要一條道跑到黑!
所有這些都表明拜登政府可以采取更明智的做法。應該像拜登早些時候宣稱的那樣說出特朗普在中國問題上錯了。然后,按下暫停按鈕,中止這場美中地緣政治競賽,同時評估華盛頓是否能夠制定更好的戰略去應對一個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全文]
-
反華聯盟注定失敗,莫里森明白了嗎?
它們通過“四方安全對話”來預防中國風險也是合理的。但這不會改變亞洲歷史的進程,原因很簡單:一是四國擁有不同的地緣政治利益和弱點。第二點,也是更重要的一點,他們玩錯了游戲。亞洲的重大戰略游戲不是軍事游戲而是經濟游戲。[全文]
-
和中國打交道,美國還缺點戰略思維
正如印度尼西亞前駐美國大使迪諾·賈拉勒所說:“今天,東南亞人希望與美國和中國和睦相處。他們也希望美國和中國,至少在他們所在的地區能夠和睦相處。這是過分的要求嗎?” 他補充說:“我們不想陷入反華運動。”[全文]
-
中國人不喜歡破壞,美國人才喜歡
中美關系沒有絕對的黑白,而是各種深淺程度的灰。新疆問題就是這樣的灰色地帶。中美兩國都要處理伊斯蘭激進主義問題,雙方應當合作,與其互相譴責,不如交換意見、攜手合作。這些看似黑白分明的問題并不一定那么絕對。[全文]
-
西方的困境,源自對中國的三個謬誤設想
中國換一個黨執政,很可能遠遠沒有共產黨那么理性。記住以上一點,不要放任現行的對華政策。現在是西方徹底重啟,并重新考慮自身對華所有基本假定的時候了。西方政府應當學會與北京共處、合作,而不是希望其轉變或早日滅亡。[全文]
-
想要應對中國挑戰,特朗普當局先得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本質
中國共產黨是美國更可怕的對手,因為它的首要目標不是稱霸全球,而是復興這個世界上最古老、最有韌性的文明,使其重新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文明。在這一文明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干的非常漂亮。[全文]
-
中國人常講的“精氣神”,美國就輸在這一點上
如果喬治·凱南是正確的,如果美中大國競爭的結果最終是由雙方各自內部的“精神狀態”來決定的,那么這就意味著中國實際上已經占據了優勢。“與停滯的美國不同,中國社會的文化思潮、自我認知和精神面貌在較短時間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大多數變化都是積極的”。[全文]
-
特朗普如果真下臺,中國會懷念他的
如果中國領導人秉持一貫思路,長遠并戰略性的思考問題,他們就能清楚的了解到特朗普當局其實是幫了中國。很明顯,特朗普當局缺乏一個成熟、全面和長期的戰略來應對崛起的中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