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思義:引發世界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是美國,而非烏克蘭戰爭
最后更新: 2022-06-23 16:22:00【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羅思義】
隨著增長放緩和通脹高企——這些都是構成經濟“滯脹”的要素,世界經濟形勢正在顯著惡化。這將不可避免地破壞世界經濟和政治穩定,而中國可能也難以獨善其身。
美國則試圖將世界經濟呈惡化趨勢,包括其自身經濟放緩和通脹高企,甩鍋給烏克蘭戰爭。但略做調查,就會發現美國的說法不實——早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美國就已出現經濟放緩、通脹上升的情況。烏克蘭戰爭只是使這一形勢變得更糟而已。正如下文所示,世界經濟出現這些極為消極、不穩定的趨勢是“美國制造”,而非“烏克蘭制造”。
面對不利形勢,
? 首先,分析產生不利形勢的原因至關重要;
? 其次,考慮到中國將采取至少是溫和的刺激措施來應對這樣的國際形勢,因此有必要了解美國經濟政策出現重大失誤的原因。
正如下文所示,這兩個問題異果同因——美國采取了極其錯誤的政策來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并由此破壞了美國自身和世界經濟的穩定。中國應當從中吸取教訓。
烏克蘭戰爭并非當前世界經濟下行的罪魁禍首
首先,要了解美國內情和國際形勢,先要糾正美國的錯誤說法——把世界經濟形勢惡化主要歸咎于烏克蘭戰爭。事實上,要澄清這一點很容易,因為查閱一下時間線就可以了。烏克蘭戰爭始于2月24日。但是,全球形勢最顯著的新特點,即增長放緩和通脹上升,早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就出現了。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2020年1月的2.5%升至2022年1月的7.5%——這是烏克蘭戰爭之前的水平。也即是說,超過80%的美國物價上漲現象發生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同期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則從1.4%升至5.1%,稍遜于美國。
簡而言之,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兩年,美國的通脹率就已經飆升,歐洲也是如此,只是不及美國而已。即便戰爭使形勢有所惡化,但它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趨勢,因為絕大部分的通脹上升發生在戰前。那么問題來了,是什么原因引發這輪通脹潮?正如下文所述,以及上文所提到的,導致這輪通脹潮出現的罪魁禍首是美國,而非烏克蘭戰爭。
美國宣稱“烏克蘭戰爭導致通脹上升”,這一說法經不起事實檢驗。下面分析美國和世界出現通脹潮的真正原因。
美國經濟刺激計劃的特點之一:預算赤字大幅上升,M3貨幣供應量迎來空前增長
是什么原因引發這輪通脹狂潮?答案在于新冠疫情引發了經濟衰退,美國為應對衰退而推出了經濟刺激措施。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刺激消費,其具體方法是通過大規模借貸來為預算赤字融資,以及大規模擴大貨幣供應量。
先說預算赤字。如圖1所示,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預算赤字占GDP比重升至26.0%——這是此指標在美國和平時期的最高水平。對比來看,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美國政府赤字水平僅是其三分之一,而在20世紀70年代初,為應對油價上漲,美國政府赤字水平上升,但其赤字水平卻連現在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圖1
美國預算赤字大幅上升的同時,美國貨幣供應量也迎來了和平時期的空前增長。如圖2所示,2021年 2月份,美國M3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27.1% ——這在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至少自60年前有統計數據以來所未見,而且很可能在更長時間段內也是罕見的。
圖2
美國經濟刺激計劃的特點之二:政府面向個人的轉移支付大幅增加
圖3反映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財政刺激計劃的特點。可以看出,在這些刺激計劃中,美國政府大幅增加了“轉移支付”——政府向個人支付的款項,比如因疫情導致公司倒閉而支付給員工的收入損失補償金,以及政府發放的失業補助金和養老金等等。2020年第二季度,這些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9.1%,幾乎是2019年第四季度新冠疫情爆發前水平(14.7%)的兩倍。這種支出既非直接投資,也非政府最終消費(教育、醫療等),而是福利支付。
從圖3可以看出,與此類轉移支付相比,政府最終消費支出(教育、醫療、軍費支出)占GDP比重和政府投資均未顯著增長。正如下文所示,絕大部分流向個人的轉移支付主要用于消費。
圖3
如果將2019年第四季度(疫情前最后一個季度)到2022年第一季度這一時期的最新數據計算在內,可以清楚地看到特朗普/拜登刺激計劃對消費的影響。如圖4所示,美國總消費增長24080億美元,而美國凈固定投資僅增長890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凈固定投資增長僅為美國消費增長的3.7%。
因此,總體而言,雖然美國這些刺激計劃中的大規模轉移支付極大地提振了消費,但美國凈固定投資,即美國資本存量幾乎沒有增長。美國的刺激計劃幾乎完全是為了提振消費。
圖4
美國經濟刺激計劃的后果:通脹飆升不可避免
美國經濟刺激計劃的后果是完全可以預見的。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同時產能處于大規模閑置狀態,那么消費刺激計劃創造的新需求可能會通過盤活閑置產能來獲得滿足。這意味著不僅消費需求會增加,而且在沒有新投資的情況下,通過利用以前閑置的產能,供給也會增加。但事實上,2019年第四季度,美國GDP同比增長2.6%,明顯高于其長期年均增速(2.0%)。而且,自2017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GDP增速一直高于其長期年均增速。
因此,美國經濟刺激計劃的后果是,以提振消費的形式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需求側,但在沒有投資就無法盤活大量閑置產能的情況下,未提振固定投資就令經濟的供給側幾乎沒有增長。需求大量出現但供應卻嚴重不足的結果是完全可以預料的,那就是不可避免的急劇通貨膨脹。
美國通脹高企
如圖5所示,美國的通脹率從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3%飆升至2022年4月的8.6%,為4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但通脹高企的同時,2022年初美國經濟增長急劇下降:按照年化季率增長計算,2022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增速為-1.5%,而2021年第四季度的增速為6.9%。
圖5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由冠群 
-
馬士基CEO:盡管受到民粹主義的沖擊,但全球化并未瓦解
2022-06-23 16:17 觀網財經-海外 -
“破壞資本主義的人”,正在重新統治美國?
2022-06-23 15:20 觀網財經-宏觀 -
湖北咸寧:購房最高補10萬,可申請一次性提取父母、子女公積金
2022-06-23 15:19 觀網財經-房產 -
馬斯克“擔心破產”:美國和德國新工廠已虧數十億美元
2022-06-23 14:41 新能源汽車 -
戴琪:對華關稅是一種談判籌碼,降了也對抑制通脹作用有限
2022-06-23 10:41 中美關系 -
李想喊出“不差庫里南”,理想L9能否平替豪華車?
2022-06-22 23:11 觀網財經-汽車 -
國常會:要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
2022-06-22 22:32 觀網財經-消費 -
普京:俄金融信息交換系統將對所有金磚國家銀行開放
2022-06-22 20:49 觀網財經-金融 -
全國麥收完成:川鄂豫等9省已收獲3.01億畝
2022-06-22 20:06 聚焦三農 -
中央深改委:要推動大型支付和金融科技平臺企業回歸本源
2022-06-22 19:43 觀網財經-金融 -
八部門:這些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可減免6個月租金
2022-06-22 18:59 觀網財經-宏觀 -
名創優品即將赴港上市,資本買賬么?
2022-06-22 17:53 -
達利歐:美聯儲對通脹無能為力,它將帶領美國走向滯脹
2022-06-22 17:35 觀網財經-海外 -
美國會議員建議:高超音速研發應搞“舉國體制”
2022-06-22 15:45 -
耶倫:其實衰退也分好幾種的…
2022-06-22 14:03 美國經濟 -
異地儲戶資金流入河南村鎮銀行,第三方平臺成“看不見的手”
2022-06-22 13:38 -
“華人首富”身家蒸發5800億人民幣,發生了啥?
2022-06-22 10:35 瘋狂比特幣 -
違法裁員?特斯拉遭前員工起訴
2022-06-22 09:29 觀網財經-汽車 -
小鵬交付破20萬,新勢力殺向中高端燃油車陣地
2022-06-22 08:41 觀網財經-汽車 -
“美國經濟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2022-06-21 22:46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希望印方能像很多國家一樣公開重申堅持一中原則” 評論 16中國男排擊敗日本,時隔十年再奪亞洲杯冠軍! 評論 206“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制造問題,還想在談判中當傳教士” 評論 240印度反對無效?“斯里蘭卡批準中國測量船靠港” 評論 349特朗普還有機會嗎? 評論 428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還有機會嗎?
-
美國對EDA等技術實施新出口管制,針對中國?
-
“美國涌現內戰所有信號,來勢洶洶”
-
印度突然就臺灣問題表態
-
FBI調查結果不斷公開,美共和黨有人口風變了
-
俄方警告:若被列為“支恐國家”,俄美關系甚至可能決裂
-
“繞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將借道阿塞拜疆出口部分原油”
-
特朗普涉違反間諜法等三宗罪,FBI尋回11份機密文件
-
特朗普反復問“奧巴馬帶走的3300萬頁文件算咋回事?”回應來了
-
美亞太事務高官稱:近期公布美臺貿易談判路線圖
-
著名作家魯西迪在紐約遇刺,33年前曾被伊朗全球追殺
-
美國能源信息署:上半年新增太陽能裝機容量不到原計劃一半
-
俄烏沖突后下個“火藥桶”在巴爾干?武契奇這樣說
-
中石化等多家中企宣布啟動自美退市,證監會回應
-
上半年中國赴美學生簽證比疫情前少5成,“他們心有不安”
-
朔爾茨稱:暫無訪華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