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美軍過界,中國怎么應對?
美國議員可以自由表達意見,卻又沒有什么具體責任,權責不是很匹配。佩洛西如果沒去成,到時可以把鍋推給拜登,說這事是因為拜登政府沒處理好——“我是立法機構的負責人,具體問題由行政部門處理,中間出了失誤,你行政部門要負責任。”[全文]
-
我們的對手是這四個,跟越南較哪門子勁?
低端產業轉移跟中國的中高端升級是同步的,我們現在要做到中低端轉移的速度要慢于我們產業升級的速度,如果產業升級很順,就快于低端轉移,整體來講對中國的現代化是個好事。[全文]
-
“我干的事兒,你不能反抗”
說到底還是因為美國的霸權主義心態,唯我獨尊,不接受中國崛起。政治、經濟、外交、文化、軍事方面的沖突和挑戰,是世俗的;像人種和宗教這玩意兒,意識是根深蒂固的,處理起來更麻煩。[全文]
-
美國:操縱歐洲,這三招就夠了
難怪不久前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長嘆一聲: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家園的夢想已經破滅,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噩夢,歐洲正在經歷著一場“劃時代的崩潰”。施泰因邁爾固然直言批評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但他的這番話也一語道出他作為歐洲自強派人士的巨大悲哀。[全文]
-
對青年人來講,你所在的國家是你最大的平臺
實際上青年一代內部競爭是非常厲害的。再加上,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越來越多,所以咱們下一代青年人在事業發展上,競爭度比我們這一代人應該講還要殘酷一些。[全文]
-
考慮到危險變大,中國軍費應迅速漲到GDP的2%
他們也知道,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時間對大陸是有利的,他們可能不想再按照大陸的節奏走,以為大陸還沒準備好,要提前鬧事……我們不能低估“臺獨”分子和美國右翼分子的冒險性。[全文]
-
俄羅斯某種意義上成了顛覆舊秩序的革命者
以前基辛格講過,做美國的對手是很痛苦的,做美國的朋友那是要命的。美國“割韭菜”,主要是割朋友的韭菜。[全文]
-
西方終會發現,這個“老大”真不靠譜
對美國人來講,俄羅斯太大就是原罪。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這書里就講過,美國什么時候對俄羅斯能真的放心?當俄羅斯變成5、6個俄羅斯時。這想法有點惡毒,但美國人講得挺坦率。[全文]
-
冒著被美制裁的風險挺俄,印度怎么這么“敢”?
印度人能力不強自尊心強,還有個特點就是嘴炮特別厲害,這些特點在最近的輿論場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全文]
-
50年前中美關系在冷戰中緩和,這次的窗口在哪里?
美國方面現在也變了,美國內部一部分人認為,過去50年,接觸政策失敗了,因為原來美國的期待是通過與中國的接觸,讓中國“變色”,讓中國經濟上成為美國體系的一部分,政治上跟著美國跑,戰略上成為美國的小跟班,成為一個“大號的日本人”。[全文]
-
辦奧運會,是中國人與自己的一場較量
東亞三國辦奧運的意義跟歐洲不一樣,東亞三國都把第一次辦奧運當做什么?當做“現代化的高考”。[全文]
-
“我打你,你竟然還在躲”?
西方很有意思,中俄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局面,一部分是因為中俄在戰略上互有需要,一部分則是被西方逼出來的。它們對中俄的態度必然導致中俄走近,結果中俄真走近了,它們竟然嚷嚷起來“你看,它倆走近了”。[全文]
-
俄羅斯和美國,誰在虛張聲勢?
俄羅斯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跟西方利益關聯大的寡頭、部分知識界人士及一些年輕人比較親西方,希望俄羅斯能緩和西方的關系;而大部分俄羅斯人民族主義情緒強烈,認為普京給西方提出的要求非常合理,西方若拒絕接受,就是特別無理的表現。[全文]
-
2022大概率不是中美關系的好年頭
美國國內分裂加劇,現在執政的拜登政府權威下降,對中美關系可能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他的協調能力會下降。另外拜登后面兩年,如果他在國內不能掌控國會,國內政策就推不動,更多的注意力就轉向外交,我們要加以一定的關注。[全文]
-
俄羅斯會進攻烏克蘭嗎?
俄羅斯確實沒有對等報復美國的手段,但美國也打不死俄羅斯。因為它活下去的能力特別強。[全文]
-
我觀察到美國中生代對中國的戒備,比老一代還厲害
美國七八十歲那一代人,他們內心對俄羅斯的不信任是根深蒂固的,做夢都在害怕。現在輪到四五十歲的一代成執政主流。他們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正好是中國崛起、俄羅斯衰敗的時候;他們到了北京,也不再是那么“受寵若驚”,相反可能還會覺得自己“土”……[全文]